说实话,我原本以为这事儿挺简单的,不就是包包子嘛,谁不会?但当我老婆说她特别爱吃上海那边的牛肉水煎包,而且想自己在家做出一模一样的味道时,我才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
我们俩平时在家也做点面食,可水煎包这玩意儿,听起来简单,做起来可不容易。尤其是那层金黄酥脆的底儿,还有那鲜嫩多汁的牛肉馅,咬一口,肉汁直冒,那才叫一个过瘾。为了这事,我老婆可是查了不少资料,还到处打听,最后听说上海一家早餐店的牛肉水煎包特别地道,很多人专门排队去买。
于是,我们俩一拍即合,干脆去上海学一学这门手艺,学会了还能摆摊赚钱。花了7800块,跟着师傅学了整整三天,从和面到调馅、包包子、煎包子,每一个步骤都跟着练。师傅一开始还不太愿意教,说这手艺是他们家传的,后来我跟我老婆一通软磨硬泡,再加上我们态度真诚,人家才愿意把整套技术教给我们。
这三天下来,我算是彻底服了。原来一个小小的水煎包,背后竟然藏着这么多讲究。面皮要筋道又不硬,馅料要鲜香多汁,火候要掌握得刚刚好,煎出来的包子才能外脆里嫩、香气扑鼻。
现在,我俩已经回到家了,但那三天的学艺经历,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。我老婆更是每天念叨着要做一次,尝尝是不是上海那家店的味道。所以,我决定把这一整套做法详细地写下来,不光是为了让我老婆能在家做出一模一样的味道,也是想分享给更多爱吃水煎包的朋友。
图片
从面粉到馅料,每一步都要讲究回到家里,我俩第一件事就是整理那天学到的手艺,尤其是面粉的选择和牛肉馅的调制。别看面粉这东西不起眼,其实它可是决定水煎包成败的关键之一。
当时在店里,师傅用的是一种专门做水煎包的面粉,我问他是不是特贵,他笑了笑说:“你别看这面粉不贵,但讲究可多了。”后来我才知道,这种面粉筋道适中,既能包得住汁水,又不会太硬,做出来的水煎包吃起来特别爽口。我老婆一听,立马来了兴趣,说回家后一定要买同样的面粉来试。
不过,回到老家后,我们找了好几家超市都没买到那种面粉。最后还是我灵机一动,在网上查了一下,发现五得利这个牌子的面粉挺适合做水煎包的,而且价格也不贵。我跟老婆一合计,立马下单买了几袋。用了几次之后,我俩都觉得挺不错,比普通面粉做出来的包子更有弹性,而且口感也更细腻。
接着就是调牛肉馅了,这可是整个水煎包的灵魂。师傅当初教我们的时候,还特意强调:“牛肉馅调得不好,再好的面皮也没用。”他告诉我们,牛肉馅要选用前腿肉,肥瘦比例控制在3:7最好,这样既不会太柴,也不会太油腻。
我们按照师傅教的方法,先把牛肉洗净切碎,再用绞肉机打成细腻的肉泥。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,让肉馅吸水,这样煎出来的包子才会多汁。接下来,加入葱姜水、生抽、老抽、蚝油、花椒粉、盐、糖、鸡蛋清和食用油,搅拌均匀,让肉馅上劲,吃起来更有弹性。
我老婆当时还特地记了笔记,回来后反复试验,最后得出一个比较标准的配方:
- 牛肉馅:500克
- 葱姜水:100毫升(葱姜切碎泡水,过滤后使用)
- 生抽:20克
- 老抽:5克(主要是上色)
- 蚝油:10克
- 花椒粉:3克
- 盐:5克
- 糖:5克
- 鸡蛋清:1个
- 食用油:15克
这个配方是我俩多次试做后总结出来的,既保持了牛肉的鲜香,又不会太咸或者太淡。尤其是葱姜水的加入,能让牛肉馅更鲜嫩多汁,煎出来之后,咬一口,肉汁直接涌出来,真是太香了。
调好馅料之后,就该和面了。我们用的面粉是五得利的,因为它的口感比较筋道,适合做水煎包。和面的时候,我们按照师傅教的方法,用温水和面,这样和出来的面团更有弹性,包出来的包子不容易破皮。
面团揉好之后,我们让它醒发了大约30分钟,然后搓成条,切成小剂子,擀成中间厚、边缘薄的包子皮。这时候,我老婆就开始包了,她包得比我好多了,每一个包子都圆润饱满,褶子也捏得特别均匀。
看着她包包子的样子,我就想起在店里学艺时,师傅一边包一边跟我们讲:“包包子,不光是手上的功夫,更是一种耐心。”这话现在想来,还真是这么回事。
等包子包完之后,就该煎了。这是我们最紧张的一步,因为火候掌握不好,包子底就煎不酥脆。我们按照师傅教的方法,在锅里刷一层油,把包子摆进去,然后加适量清水,盖上锅盖,小火慢煎。等到水差不多干了,再撒上一勺面粉水,继续煎,直到包子底部变得金黄酥脆为止。
整个过程下来,我俩都累得不行,但看到煎出来的包子,外皮金黄酥脆,咬一口,肉汁四溢,那种满足感,真是没法形容。
我们俩相视一笑,心里都明白,这7800块没白花,真的学到了一手好手艺。
图片
图片
每一个细节,都是成败的关键说实话,学完这门手艺回来之后,我俩在家试了好几次,每次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。刚开始的时候,不是包子底煎不酥脆,就是肉馅太干,吃起来不够多汁。后来我们慢慢摸索,才发现原来每一个细节都特别关键。
比如,面粉的选择。一开始我们以为只要是面粉就行,结果随便买了袋普通的中筋面粉,做出来的包子皮太软,煎的时候容易破皮。后来换了五得利的,才真正体会到那种筋道又不硬的口感。我老婆还开玩笑说:“这面粉真是神奇,原来包子皮也有'骨气’。”
再比如,牛肉馅的调制,别看只是一个简单的搅拌过程,其实这里面讲究可多了。第一次做的时候,我们没加足够的葱姜水,结果肉馅干巴巴的,煎出来一点汁水都没有。后来我们严格按照师傅教的方法,先把肉馅打上劲,再慢慢加水,让肉馅充分吸收,煎出来之后,咬一口,肉汁都能流出来。这才明白,原来调馅也是一门功夫。
还有包包子的技巧,别看就是捏几个褶子,其实手劲掌握不好,包子在煎的时候会散开。我们一开始包得不紧,结果煎的时候馅料都漏出来了,锅里全是肉汁,包子也变形了。后来我们特意练了几次,终于掌握了力度,包出来的包子不仅外形漂亮,煎的时候也稳稳当当,不会散开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煎包子的火候。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怕包子煎糊了,火开得太小,结果包子底一直煎不酥脆,吃起来就像蒸出来的。后来师傅教我们一个诀窍:“煎包子,火要先小后大,最后再猛一下,才能出酥脆的锅巴。”我们试了几次,果然煎出来的包子底特别香,咬下去咔嚓咔嚓的,特别有层次感。
每次做包子,我俩都会总结一下哪里做得好,哪里还需要改进。有时候我老婆还会突发奇想,加点别的料进去,比如香菇、洋葱,或者换一种调味方式,看看能不能做出不同的风味。虽然有时候失败了,但我们俩都乐在其中,觉得做饭这件事,本身就是一种享受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,每次包子煎好以后,我俩都会坐在餐桌前,小心翼翼地咬第一口,然后互相看着对方,点点头,说:“嗯,味道对了。”那一刻,真有一种成就感,像是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,得到了最真实的认可。
其实,做水煎包这件事,不光是手艺活,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。它教会我们耐心,也教会我们如何在细节中找到乐趣。现在,我俩已经能熟练地做出上海风味的牛肉水煎包了,虽然比不上师傅做的那么完美,但也算是有模有样了。
最重要的是,每次吃着自己做的水煎包,我俩都会想起那几天在店里学艺的时光,想起师傅的耐心指导,也想起我们俩一起摸索、一起进步的点点滴滴。
图片
一碗热腾腾的水煎包,是生活的味道其实,回过头来想想,这次学做牛肉水煎包的经历,不只是让我俩掌握了一门手艺,更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。
过去的日子,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,工作、生活、琐事,一件接一件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可这次为了学做水煎包,我们俩特意请了几天假,去了趟上海,像回到了恋爱初期,一起出门、一起学习、一起尝试新事物。那几天,我们走在老街小巷,闻着早点铺子里飘来的香味,看师傅熟练地煎着一个个水煎包,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。
现在,在家里做水煎包,已经成了我们俩的一种默契。每次揉面、调馅、包包子的时候,我俩都会聊很多,有时候是回忆过去,有时候是计划未来,有时候只是安静地做着,谁也不说话,却觉得特别安心。
有时候我老婆会开玩笑说:“你这学手艺花的7800块,值不值?”我都会笑着说:“值,特别值。”因为这笔钱买回来的不只是一个菜谱,还有一段我们俩一起经历的时光,一种生活的仪式感,还有每天早上醒来,能吃上一口热乎乎、香喷喷的牛肉水煎包的幸福感。
有时候朋友来家里做客,尝了我们做的水煎包,都说味道不错,甚至有人开玩笑说:“你们俩应该开家水煎包店。”我老婆一听就乐了,说:“要是真开的话,你可得天天来排队,不然吃不到。”
其实,我俩心里都明白,做水煎包这件事,不是为了赚钱,也不是为了炫耀,而是为了让生活多一点烟火气,多一点属于我们的味道。
现在,我们已经把这套做法整理得差不多了,也愿意分享给更多人。如果你也喜欢吃水煎包,或者想在家尝试做一次,不妨按照这个方法试试,说不定,你也能做出那种咬一口就会流汁的牛肉水煎包。
当然,最重要的不是配方,而是那一份愿意为生活用心的态度。就像我和我老婆一样,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水煎包,也能吃出家的味道,吃出生活的温度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